宏大的历史也可以轻松地讲述——短剧《愤怒的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1:43
微短剧《荆棘》海报。资料图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艺新作,横屏微短剧《刺》近日上线。以与传统影视剧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,获得了很多网友尤其是年轻人的好评。该剧以1937年天津沦陷的历史背景为背景,讲述了叶清轩、白歌、丁珊珊等一群年轻人参加抗战的故事。他们经历背叛叛徒、背叛亲人、抓捕队友等生死考验。他们不断成长、成熟,终于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。作为一部主旋律微短剧,《怒火》塑造的主角并不是一个“高”“大”“高”完整的“完美英雄”,却是一个有血有肉、有彷徨、有缺陷、有蜕变的普通人形象。男主人公叶清轩表面上是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,实则是一个勇于抗日、畏惧敌人的“书生杀手”。他参加抗日活动,首先是为了向师父报仇。加入反奸团后,他时而徘徊在信仰与对家庭的热爱之间,直到受到民族大义的感召。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小姐,到抗日锄地团里的热血青年,丁杉杉的转变不是顿悟,而是现实生活的警钟,他的家产被日本人意外夺走,他的父亲被日本特工杀害,一个又一个的血腥真相让他清醒,他最终投身到了抗日阵线。令人难以置信,让观众看到真实的个人在家园和国家崩溃后奋力前进。作品讲述了抗战历史,选择了以往不被关注的“经济战”视角。影片没有宏大悲壮的战争场面,也没有谍战剧那样惊心动魄。而是聚焦当时天津人民的日常生活,如物质贫困、货币损失、粮价剧烈波动、抵制“日伪联合钞票”等。以小见大的轻叙事,让厚重的历史以更符合当代观众生活体验的方式接受。在情感价值成为短剧重要元素的趋势下,《刺》也体现了“密度高、冲突强烈、耳目一新”。情感设计上的“情感”模式。叶的情感线条剧中内置的青玄、白歌、丁珊珊成为叙事主题的软支点,让观众在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的同时,自然地接受他们所传达的积极价值观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《刺》的探索无非是对微短剧主旋律的一次实验样本。 (王亚勤,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)
服务热线
400-123-4567